重庆史谭-隗瀛涛
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

隗瀛涛

2021-03-2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image (11)

隗瀛涛(1930-2007),男,四川省开县人(今重庆市开州区)。195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留校任教,1983年5月任教授。1984年至1989年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历任四川省政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常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历史学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名誉所长、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国务院特殊津帖专家、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

隗瀛涛先生是巴渝大地成长起来的优秀学者,新中国培养的历史学家,继徐中舒先生之后的又一位巴蜀史学泰斗。

隗瀛涛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中自成体系,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要研究,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科研成果甚丰,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史研究方面,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先后在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中国城市史领域,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有关中国地方史和中国近代史的论文50多篇,总字数达600多万字。连续两次获四川省政府颁发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隗瀛涛先生在重庆史领域内做出过重大贡献。1981年起,指导其学生周勇撰写了《重庆开埠史》,1982年出版。该书完整呈现了从19世纪中叶以来,英、日等国强迫重庆开埠的历史过程,论证了开埠以后重庆城市从经济发展到政治变革的历史进程,尤其是第一次对近代重庆城市经济进行了整体的描述,初步回答了城市经济对社会变迁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这部著作为重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重庆史研究具有奠基性意义。1986年,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项目《近代重庆城市史》,1991年出版。史学界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历史的学术专著之一,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尤其是隗瀛涛提出的以研究城市结构功能演变的研究模式,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称为“机构——功能学派”,被学术界公认为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力作”、“为我国的近代城市史研究奠定了很扎实的基础”。同时,开创了地(地方)校(高校)合作研究国家重大项目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隗瀛涛先生撰写了专著《邹容》,这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由邹容家乡人撰写的第一部邹容传记;指导重庆地方史学界撰写、编纂了《辛亥革命重庆纪事》《近代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庆:一座内陆城市的崛起》《重庆城市研究》《重庆通史》等重庆历史重要著作。

隗瀛涛先生的教育生涯是从重庆开始的。曾先后任开县文峰乡中心校校务委员、教导主任,开县城厢二小校长,开县丰乐乡中心小学校长。他从教50年来,从小学教师做到大学教授,从小学校长做到大学校长,对学生诲人不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社会的栋梁。隗瀛涛先生为重庆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历史学科的人才队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隗瀛涛先生率领四川大学在以重庆城市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四川大学设立了以“中国近代城市”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内唯一的“中国地方史”(现改名为“专门史”)博士授权点。2002年以地方史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四川大学专门史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

在此之后,隗瀛涛先生又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的综合研究》,于1999年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系统研究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的重要学术著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研究从单体城市研究、区域城市研究进入整体的、综合性的宏观研究,对于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起了重要的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界引起较强烈的反映。扩大了近代城市史研究的成果,无论在城市研究理论和学术水平方面,都达到了国内该领域内的领先水平。随后又承担了主持大型文化工程《清史》城市志的学术重任。

隗瀛涛先生于1988年建立了国内高校中第一个以研究城市发展为主的科研机构——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30年来,该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十余个大型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就有三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有三项,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较高评价,产生了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国内研究城市史的重镇。

根据隗瀛涛先生遗愿,其部分学术著作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