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史谭- 跟着名篇学党史①|赵世炎《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
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

跟着名篇学党史①|赵世炎《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

2021-04-22 来源: 重庆日报

赵世炎。 赵世炎纪念馆供图

“我诚恳地盼望我们朋友务要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1921年3月10日,法国巴黎的一间民房内,一名长相俊朗的男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这名男子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3月29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研究员李文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赵世炎当时所写的就是《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后来,这封信被刊登在1921年出版的第15期《少年》(半月报)上。

为何赵世炎要写下这封信?这封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后来赵世炎又是如何实践信上所写内容的?

警醒之言

写下《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

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酉阳龙潭,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后曾参加过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赵世炎赴法勤工俭学。

“这封信就是写于赵世炎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当时赵世炎之所以会写这封信,主要是为了与‘修甫、康农、伯明、骧尘、友松、锡侯、嘉裴、嘉瑞……诸友’分享自己在法国的感悟,可以说是有感而发,含有警醒之意。”李文富表示。

1920年5月,当时19岁的赵世炎与蔡和森、周恩来、邓小平等先进青年飘洋过海远赴法国,开启半工半读的生活。赵世炎等人来到法国后,先是到工厂做工,以解决生计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赵世炎与工人们同吃同劳动,熟悉和研究劳工工作和生活,以增长领导工人运动的才干。这段时间里,赵世炎等人如饥似渴地学习欧洲文化和科技,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思潮和革命运动,对欧洲社会展开深入调查,以求“领悟世界”。

“事实上,在前往法国之前,赵世炎就在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五四运动之中,并通过《新青年》杂志,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李文富说,但受限于国内环境和条件,赵世炎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深入。到法国之后,赵世炎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进步书报,并在广大华工和华侨之间开展政治活动。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思考、感悟和考察,赵世炎对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内问题有了新的反思和觉悟,并在1921年春,与张申府、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立该组织后,赵世炎等人经常通过书信,分享自身对‘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一些看法,而这封《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李文富说。

自我反思

信件折射出赵世炎寻求真理之路

记者在通读这封信后发现,赵世炎在信中反复提及“蹈空”,并激动地写下:“我们所经度的搏战生涯,人类同情的、了解的工作,还未达到相当程度……我们过去的事,都有些蹈空……”

那么,为何赵世炎会认为“我们过去的事”不切实际呢?在李文富看来,这实质上反映出赵世炎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思想逐步走向成熟。

“赴法国之前,赵世炎只有十八九岁,还是中学生,生活经验和革命斗争经验都不足,思想和行为也就难免‘有些蹈空’。其次,赵世炎在国内的时候,虽然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但受限于种种条件,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完整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缺乏结合中国社会实际的革命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滋养。”李文富说,当他来到法国,逐渐系统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后,自然会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反思,难免会认为当初的自己有些不切实际。

“基于以上因素,赵世炎在信中认为,过去的自己对社会改造认识得并不透彻,并诚恳希望与朋友一道‘务要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李文富说,也正是在大量的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赵世炎在马克思主义光辉的指引下,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文富介绍,写完这封信后不久,赵世炎就回到了中国,并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但在1927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赵世炎不幸被捕,并于当年7月19日壮烈牺牲,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实践了革命理想。

(重庆日报记者 黄琪奥 发布于重庆日报客户端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