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 | 中国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考
中间党派之所以成为中共最可靠的政治同盟:民主党派,与中共一道建立新中国,这其中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基本经验,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做好当前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丁威 | 中国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考

2021-09-1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摘要:中间党派之所以成为中共最可靠的政治同盟:民主党派,与中共一道建立新中国,这其中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对其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基本经验,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做好当前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思考

中间党派在近代史上很多时候也被称为中间势力,毛泽东曾指出“能否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共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①。研究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一步做好当前党派思想政治工作等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本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关于党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间党派及由其演变而来的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就在萌芽中不断发展、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派工作及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始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工作是武装斗争,根本任务是建立革命政权,中间党派工作及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发展最可靠的同盟者,提高革命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战斗精神。和平建设时期,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体现在中间党派结晶的民主党派工作,就是把一切力量和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派工作及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与它在国家中心工作和统战工作中的作为与贡献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关系。

因而,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于全面梳理、总结建国前中间党派工作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历程、基本经验和教训,对于开拓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港澳台地区党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本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关于党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和统一战线史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和统一战线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间,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为原则并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对争取和发展进步势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以中间党派工作为重要内容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核心的党派统战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和统一战线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与各中间党派争取全民族彻底解放、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共在解放区组建的除国民党顽固派以外包括国内各阶级阶层、各民主党派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十分广泛的政治联盟。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旗帜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统一战线工作继续发展,团结了中间党派等一切进步力量,成为中国革命克敌制胜一大法宝。为了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对以民盟为代表的后来转化为我党忠实同盟的广大民主党派采取了广泛的争取、教育与合作等积极的工作与政策,加大了对中间党派的工作力量,并在斗争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等。这不仅配合了军事战线的胜利,吸引了广大的民主人士参加到筹备新政协、建设新中国的阵营里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格局。

(三)本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党派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个社会骤变时期,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社会思想观念各个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尤其是年轻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日益活跃,政党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对多党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中共拓宽渠道,丰富内容,更好地重视和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因而,在新时期,继续加强我国的多党派合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对于巩固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全党必须提高对党派工作的重要认识,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同时,新时期民主党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民主党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世纪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历程和历史经验

建国前,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政党鼎盛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中国有“105个党派”②。这些党派主要包括我们熟知的如第三党、国社党、青年党、救国会、职教派、民盟、民联、民促、民建以及其他如“中国人民党、光复会、中国国民自由党、中国共和党、中国公利党、中国民主急进党、中国民主合众党、铁血党等近30个小党派”③。本文所讲中间党派主要是指国共两大政党之外具有政治倾向的党派、社团、组织等,包括后来的八大民主党派与追随国民党败退台湾的青年党、国社党等都是从中间党派演变而来的。

(一)求同存异 明确目标——“民主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目标是中共开展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基础

中间党派、中间势力等力量自身具有两面性,常在国共两党之间摇摆。正如毛泽东指出:“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④

1944年9月15日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公开提出关于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为做好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45年4月中共七大,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⑤

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指出:“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成立代表这个共和国的民主联合政府”⑥,而且在实践中很快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目标付诸实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这不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民主联合政府政治理想的实现,更证明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目标是中共成功开展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政治基础。

(二)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党际关系上真诚相待使中共与中间党派建立了最为可靠的政治同盟,为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为广大中间势力、中间党派的结晶和代表的中国民主党派在成立之初的政治纲领,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这就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要求基本一致。所以,各民主党派从诞生之时,就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其基础是荣辱与共,并发展成为日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抗战时期,中间党派积极响应1937年7月8日中共在卢沟桥事变后提出的“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号召,投身团结抗日,积极争取民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成立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和九三学社等主要中间党派在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内战的时刻,坚决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并于1948年初公开宣告,与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接着又积极响应中共关于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合作与政治协商的五一号召。正是这种“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坦荡胸怀使中共建立了最为可靠的政治同盟,促进了共产党与各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政治上的互相了解和支持,为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取得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忧国忧民共赴国是——“宗旨为民”的爱国爱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中共开展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人民服务是中共的唯一宗旨。毛主席发表的著名讲演《为人民服务》标志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科学命题的正式提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力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群众赋予的,是贫下中农给的。可以看出,共产党从一开始建党就是为了人民而奋斗,即:“宗旨为民”。而且历史证明,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和教条,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革命实践。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具有极其鲜明的阶级立场,是共产党人自始至终、知行统一的根本宗旨。正是在党建上的“宗旨为民”的崇高思想使中共最大限度扩大了阶级群众基础,更为中共开展具有同样爱国爱民共同思想基础的绝大多数中间党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志同道合同心同德——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抉择,使中共成功开展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历史必然

中间党派发展道路的转变经历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到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再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抉择三个重要阶段和历程。

1905年8月,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势力纷纷组党,出现的各小党派达300多个,后经过斗争、重组形成了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国民党四大党、“革命派”和“拥袁派”两大政治营垒的格局。斗争结果是袁世凯成为总统并下令解散国民党,废除《约法》,并试图恢复帝制。这既宣布了资产阶级政党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失败,也宣布了其他中间党派对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失败。

抗战胜利后,主张政党政治和多党制的中间党派受到了新的鼓舞。他们既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又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路线。他们主张走“第三条道路”,仿效英美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议会制、多党制。如民盟主张要建立“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但1946年的“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案”等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和内战枪声,很快打破了这些党派和人士的政治幻想。

1946年夏,国共内战展开,和谈无望,一场关于中间路线的论争由是展开。论争中的一方仍然坚持中间路线。如民盟的张东荪在1946年7月发表了《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施复亮1947年3月发表了《中间派的政治路线》。另一方如民促马叙伦等人则认为,政协路线被国民党抛弃了,第三方面只有支持共产党的革命路线,与中共紧密合作才是出路。中共对于“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者一直采用团结、批评、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国民党则进一步对中间党派进行迫害。到了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主张: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放弃中间道路和立场,与中共携手合作,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转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也标志着中间党派彻底放弃了第三条道路的憧憬,转而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1949午9月21日至30日,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不但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作为当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正式被确立,也标志着中间党派彻底做出了正确的抉择,选择了他们正确的和最终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抉择,使中共成功开展中间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历史必然。

三、当前加强我国党派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发展完善党派关系

充分把握时代发展主题,意味着多党合作和党派工作首先要坚持共同的指导思想,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如果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差异,就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不断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如果偏离了共同理想,多样就会变成多元,必然损害根本利益。再次要共同建设和谐的政治文化,培养建立和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得以遵守和实践的内在因素。

与此同时,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有赖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因而,以多党合作为核心的党派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这不仅取决于执政党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发展,更需要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发展与建设,更好开展党派合作。

(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建立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坚持和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准则,同时立足国情,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在坚持重大决策协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方式和程序;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渠道。

(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执政党的主体作用

在我国政党关系中,共产党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负有主要责任;民主党派处于被领导和参政地位,负有重要责任。当前的核心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切实遵守多党合作的重要政治准则,积极发挥执政党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中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要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多党合作的意识。应不断推进党内民主,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监督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关键是正确处理以下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要做到既加强党的领导,又充分尊重民主党派自身权利;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关系,善于通过政治引导、充分协商的方式开展工作,使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各民主党派的共识;三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挥党外人士作用的关系,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进一步创造条件,解决好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等实际问题。

(四)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现参政党的现代化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参政党的现代化。

首先,要树立“以民为本”的参政议政新观念。民主党派应当把体恤民情、反映民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的“以民为本”思想作为参政议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协助执政党不断完善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和群众利益诉求机制,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其次,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民主党派作为政党,思想建设的主题就是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要围绕这一主题,加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强各自的组织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党纲、党章。

再次,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既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也要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有计划地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进步分子吸纳到自己的组织中去,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功能。还要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主要内容,健全参政党工作机制;发挥参政党群体优势的机制;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民主党派联系的制度;民主党派考察调研制度;与党政领导、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交朋友制度等。

总之,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进一步做好党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既要推进党的建设工程,又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②中联出版社编:《中国党派》,中联出版社1948年版。

③万仁元、方庆秋:《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小党派》,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④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03-11。

⑤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04-24。⑥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49-06-15。

(作者: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博士生,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重庆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