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说“解放碑”(二)|民族解放 人民解放 家庭记忆——我所知道的“解放碑”
今年11月30日是重庆解放72周年。对于每一个重庆人来说,解放碑,既是重庆城市的地理标志、人文标志,也是重庆人的心灵家园、精神象征。

周勇说“解放碑”(二)|民族解放 人民解放 家庭记忆——我所知道的“解放碑”

2021-11-29 来源: 重庆史

编者按:今年11月30日是重庆解放72周年。对于每一个重庆人来说,解放碑,既是重庆城市的地理标志、人文标志,也是重庆人的心灵家园、精神象征。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解放碑既是纪念中华民族解放的纪念碑,也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的纪念碑。为此,《重庆史》约请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撰写了长篇文章《民族解放 人民解放 家庭记忆——我所知道的“解放碑”》,以庆祝这个重庆的节日。本号连载此文。

微信图片_20211129184229

二、1947年这里建起了“抗战胜利纪功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向盟军投降。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为此,国民政府颁布了《还都令》,《新华日报》还特地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褒扬重庆人民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记载抗战时期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和陪都的历史,抗战胜利后重庆市参议会提出,“主席蒋公领导抗战劳苦功高”,提请重庆市政府分别为蒋介石塑像、立碑、建筑朝天公园、修建两江铁桥等四项工程。

重庆市参议会经与重庆市政府工务局商议,另定为四项:一是在都邮街广场当年“精神堡垒”处塑一尊蒋介石铜像,二是在佛图关(抗战时改为复兴关)建一座抗战胜利纪功碑,三是将蒋介石长期居住的“黄山”改为“中正山”,四是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修建一座两江铁桥,把朝天门、江北城、弹子石三地连接起来,以扩展城市,方便民众。

微信图片_20211129184242

△1946年5月4日,重庆市政府办理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的档案。重庆市档案馆藏

1945年12月,这份报告送到行政院,由蒋介石作出批示。蒋介石认为,在都邮街广场为他塑铜像“不可行”;在复兴关建纪功碑一事“可办”;对将“黄山”改为“中正山”一事,他批到“不必”;对建筑两江铁桥一事,他认为可办,“以林森命名为宜”。

由于有蒋介石的批示,建设纪功碑的事宜便正式提上了日程。重庆市政府制订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将纪功碑项目进入了建设计划之中。建设地址从复兴关改为都邮街广场原“精神堡垒”旧址。

这当中又发了一个大岔。1947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六十寿辰,陪都各界发起祝嘏(祝寿)献金,重庆市长张笃伦提出将全部献金用于修建纪功碑,并成立了“胜利纪功碑筹建委员会”。这样,纪功碑就具有了双重意涵,既纪念抗战胜利,又庆祝蒋介石六十寿辰。

纪功碑由都市建设计划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宾勋、专门委员刘达仁主持策划,由该会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工程由天府营造厂中标承造。于是在1946年10月31日——蒋介石59岁生日当天,由重庆市长张笃伦亲自主持,纪功碑奠基开工。耗时一年,1947年10月10日“双十”国庆节时,纪功碑竣工落成。共耗资经费2.02亿元,其中工程费1.83亿元、设备费0.19亿元。

新落成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为八面塔形高层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了望台。

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

碑座由八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八面,采用北碚出产的上等峡石,其上刻了5篇碑文,一是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令》(明定重庆为陪都);二是1946年10月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并序》;三是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兼代主任张群等人具名撰写的3篇“恭祝”蒋介石60大寿,“恭送”蒋介石胜利还都的颂词,即:1947年3月张群撰写的碑文、陪都各界庆祝国府恭送主席胜利还都纪念碑文、1946年11月重庆市长张笃伦率全体市民撰碑文。张笃伦的碑文称,“抗战胜利之明年十月卅 一日,恭逢国民政府主席蒋公六旬大庆,陪都市民特建抗战胜利纪功碑,爰以崇殊勋而祝景福。”

微信图片_20211129184252

△1947年10月10日,抗战胜利纪功碑落成典礼照片。此照片见傅平《我大伯伯的故事--他承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重庆老街》2021年6月23日

在碑内墙上还镶嵌了一块1947年纪功碑竣工时勘刻的修建纪功碑铭,尽管已经残缺,但仍能看出当年建碑的缘由:“倭寇投降之明年十月三十日□□□□主席蒋公六旬大庆,维时□□□□□□主政陪都,爰本崇德报□□□□□□□体市民筹建抗战胜利□□□□□□□……”。这块竣工碑铭的记载,与上述碑身上刻制的碑文的记载是完全相符的。

纪功碑碑身高24米,直径4米,外为八角形。朝东面民族路方向,刻有“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大字,由重庆市长张笃伦题写。内部为圆形,共八层。内有悬臂旋梯140步,旋梯上有水泥护手,碑身内壁刻有长城箭垛花纹,直升至顶部瞭望台。沿旋梯的墙上拟设抗战胜利走廊,挂抗战英雄、伟大战绩及日本签降等油画,下则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石碑、社会名流题赠之石碑。

顶部瞭望台直径为4。5米,可容20人登临游览。碑设标准钟一座,四面可见。四面钟的间隔为四块浮雕,分别为“工人”、“农人”、“陆海军”和“空军”,以纪念为抗战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所有中华儿女。瞭望台之顶设有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等测候仪器,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

碑顶外有八根水银太阳灯环绕,内部每层有水银太阳灯一根。外面用八盏探照灯从八方投射碑身,一到夜间更加庄严雄伟。

这在当年是一件盛事,《申报》当时报道说,这是“唯一具有伟大的历史纪念性的抗战胜利纪功碑”。

微信图片_20211129184311

三、纪功碑下是否埋藏有罗斯福总统赠送的卷轴

几十年来,围绕纪功碑有若干谜团。其中最瞩目的就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1944年为重庆人民书写并赠送的《致重庆人民纪念状》卷轴就埋藏在纪功碑下。

近年来,重庆的媒体刊发过系列报道 ,还引发了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的转载,一些文史资料也有提及。在推介重庆时,往往会提及抗战时罗斯福赠送卷轴一事,并称“罗斯福赠送的卷轴埋藏在解放碑碑底”。但考察这些报道、这些记载,用词往往含糊,语焉不详,常常使用“据说”、“据称”、“据相关资料显示”、“据相关史料记载”的措辞,所引资料没有出处,没有注释。因此,

1944年6月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6月24日,华莱士将罗斯福赠送的卷轴转交给重庆市长贺国光,然后由贺亲自将卷轴送至重庆市临时参议院。第二天的《中央日报》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美总统罗斯福,于华莱士副总统离美前,托其带一副卷轴,内书颂词表示对于全体重庆市民,在敌机轰炸下坚毅精神之赞佩。该卷轴已由华莱士万里携渝、送达贺市长。贺市长昨日下午,亲送该卷轴至参议会,于会上宣读。全体参议会聆悉后,都极兴奋,齐报以热烈掌声。参议员吴人初并相继提出答谢方法,旋一致决议:以全市市民名义,电谢罗斯福总统,并将该卷轴珍重保存。以供市民浏览。此外,并向华莱士致意。该卷轴面积近一方尺、由罗斯福总统亲自签名,外罩以深褐色皮夹。贺市长携该夹进入会场时,几如□一案头之大玻璃砖。

“兹志颂词译文如下:余谨代表美利坚合众国人民,敬致此卷轴于重庆市民,以表示吾人对贵市勇毅的男女老幼人民之赞颂。远在世界人士了解空袭恐怖之前,贵市人民迭次在猛烈空中轰炸之下,坚毅镇定,屹立不挠。此种光荣之态度,足证坚强拥护自由的人民之精神,绝非暴力主义所能损害于毫末。君等拥护自由之忠诚,将使后代人民衷心感谢永垂不朽也。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七日,罗斯福(亲签)”。

罗斯福赠送的这一卷轴是否埋藏在了抗战胜利纪功碑下呢?据重庆市档案馆未刊档案《重庆市抗战胜利纪功碑工程概况》第6节“胜利走廊”有载:

“沿旋梯直上设计抗战胜利纪念走廊,悬挂抗战英雄之油画或壁画照片等,或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碑石,及社会名流题赠之碑石,嵌藏壁内,以垂永念。故美总统罗斯福赠送重庆之卷轴安放于此。”

微信图片_20211129184317

1947年10月10日10时,重庆各界数万人于都邮街精神堡垒广场举行“抗战胜利纪功碑”落成典礼。次日《大公报》刊文《历时十月,费款两亿,胜利纪功碑今行落成礼》进行报道。关于罗斯福所赠送卷轴之去处,报道称:

“国府明令、碑铭和一九四三年美总统罗斯福赠送重庆市民的卷轴译文,都勒石嵌碑,以垂永念。”

“梯两边的碑壁是‘胜利走廊’。将来要征集各省市文物来陈列在走廊上面。罗斯福总统的赠言……将要用原轴放大十倍来嵌在‘胜利走廊’的壁上,让人人来瞻仰。读罗氏之言,令人有难言的感慨。

“还有一条‘纪念钢管’,今天要将本市的报纸、照片和有关文物装进去,于今天下午埋在碑内”,以期“使后来的时代找出今天这个时代的文化。”

以上两段史料明确地记录了纪功碑落成时碑内情况和埋藏资料的情况:

1。碑内旋梯两边的内壁设计为“胜利走廊”,用以悬挂抗战英雄之油画、壁画、照片等,或嵌藏各省市赠送之纪念碑石,及社会名流题赠之碑石。这其中罗斯福总统赠送重庆的卷轴内容在计划嵌藏之列。

2。但在纪功碑落成之时,这里并没有挂画、勒石嵌碑。因为这还只是“将来要征集”的内容。

3。未来将要把罗斯福总统的卷轴放大十倍后嵌刻在“胜利走廊”之壁上。

4。纪功碑落成当天,确曾将一根“纪念钢管”埋在碑内。里面装了本市的报纸、照片和有关文物,但并无罗斯福总统卷轴。

综上所述,罗斯福赠送给重庆人民卷轴并没有埋藏在抗战胜利纪功碑下。它如今到底居于何处,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

(文图来源/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