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1895—1937)——以中日糖业发展竞争为中心
近代以来,世界糖业格局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古巴、爪哇等地甘蔗糖业大发展,引领着世界糖业的发展趋势。

近代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1895—1937)——以中日糖业发展竞争为中心

2022-05-3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摘要:近代以来,世界糖业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传统蔗糖产地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大发展;另一方面欧洲甜菜糖业崛起。受其影响,东亚的糖业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东亚高寒纬度上的甜菜制糖业初步形成并得到一定发展,打破了甘蔗糖业一统东亚的格局;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糖业危机,由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格局解体;1895年以后,日本在殖产兴业的近代化过程中大力发展本国精制糖业,并积极向外开拓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东亚重要的糖业力量;在东亚糖品市场上,日本糖、爪哇糖及中国糖等主要糖品激烈争夺市场份额,其中日本糖较为强势,逐渐形成了两强主导的东亚糖业新格局。东亚糖业格局的大变动是近代东亚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我们对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的理解。

近代以来,世界糖业格局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古巴、爪哇等地甘蔗糖业大发展,引领着世界糖业的发展趋势。在1913—1925年间,古巴糖品产量增加了250多万吨,到1924—1925年度时,已达5125970吨,约占世界糖品总产额23589560吨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糖业中的巨无霸,“伦敦之期糖市场及爪哇之爪哇糖市,其所及于世界糖市之影响,终不敌古巴糖之深切,而古巴糖之一喜一,能直接使纽约定期市场随之转移,间接使世界糖价为所左右”;与此同时,在1920年代,爪哇糖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其甘蔗亩产量达8000斤以上,年产糖达200余万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糖品输出国,印度、日本、中国香港和内地均为其糖品的主要输出地。另一方面,欧洲甜菜糖业强势崛起,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重要糖业力量。自1903年起,因得到各国政府奖励金之补助,欧洲甜菜糖产量累年激增,至1914年时产额最盛,达8244000吨,占世界糖品产量的44.5%;欧战期间,产额有所下降;欧战结束后,产量逐渐恢复;到1934年时,欧洲主要产糖国的甜菜糖产量达7771262吨;1935年,已超过欧战前的最高值,达到8466890吨。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糖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动,对于这一变动情形,已有研究也有所涉及,例如,在中国方面,学界侧重于对甘蔗糖业发展危机的分析;在日本方面,学界则尤其关注对日本糖业快速发展的述评;在欧美方面,学界则从世界糖业经济发展角度来关注东亚地区的糖业发展及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时日文调查资料及报刊记述为主,把东亚糖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关照,试述其格局变动及影响,以期加深对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的理解。

1895—1937年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既与近代世界糖业大发展同步,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欧洲甜菜糖业的崛起,不仅在欧洲市场上逐渐挤掉了甘蔗糖品的市场份额,而且也努力开拓东亚市场,受其影响,东亚高寒纬度上的甜菜制糖业兴起并初步发展,打破了甘蔗糖业一统东亚的局面。古巴甘蔗糖业的迅猛发展,逐渐垄断了世界上最大的糖品消费市场——美国市场,并左右着世界糖品价格的走势。爪哇甘蔗糖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幅度,一方面爪哇糖商积极开拓南亚(主要是印度)及东亚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为东亚精制糖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原料糖品,如英属精制糖业及日本精制糖业均依赖于爪哇原料糖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东亚传统甘蔗糖大国的中国不仅国外市场份额尽失,而且国内市场份额也被大量侵夺,而日本糖业则借机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东亚糖品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与此同时,前近代由中国甘蔗糖业主导的东亚糖业旧格局被日本及英属的机制糖业主导的新格局所取代。

台湾糖业在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台湾糖业是一个外向型产业,其糖品销售市场均在产区以外,在1868—1895年间,台糖的销售市场以中国内地及日本为主,尤其是中国内地,年均进口台糖达24万担,内地的烟台、天津、上海、宁波、牛庄等港口均以输入台糖为主;日本在此期间进口台糖总额占其同期输入外糖总额的69.55%,达619万担。因此,可以认为在此一阶段台糖对于维持中国糖业在东亚市场上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一方面满足了中国内地市场的糖品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糖品向外输出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在1895—1937年间,台湾糖业的“发展红利”完全被日本攫取,虽然它与内地市场的关系没有割断,但是已经成为日本多边糖品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日本扭转其在东亚糖业格局中劣势地位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扶植糖业发展,还是保护国内糖品市场份额,政府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就日本方面而言,日本政府一方面从种植甘蔗、甜菜入手,借助一系列扶植及刺激政策,推动本国糖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采取利用外部廉价原料糖品手段来扶持本国机制糖业发展。就中国方面而言,晚清政府及北京政府也曾因严重的糖业危机而关注甘蔗糖业改良问题,但是受诸多因素限制,而未能走上奖励甘蔗种植、改良制糖技术、提高糖品质量、争夺糖品市场份额的发展途径;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在提高进口糖品关税的同时,也试图利用外糖势力来发展糖业,不过因中外糖商的抵制而未获成功。另外,无论是从欧洲甜菜糖业的崛起历程来看,还是从东南亚甘蔗糖业的快速发展来看,均可以说明在此一阶段,政府力量主导是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东亚糖业格局的变动与东亚政治力量格局的变动有着密切关系。

最后,无论是从糖品贸易角度来看,还是从东亚社会经济视角来分析,糖业在近代东亚的地位都是重要的,东亚糖业格局的大变动是近代东亚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我们对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的理解。

【作者简介】赵国壮,男,1980年生,河南南阳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乔南,女,1978年生,山西洪洞人,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史。